发布时间:2025/02/07
每年 2 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国际癫痫日。这一特殊日子的设立,旨在唤起全球对癫痫的关注,大力推动癫痫防治工作迈向新高度。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其发病机制源于脑神经元的异常过度放电。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以及刻板性是癫痫的典型特征,这些特性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极大降低其生活质量。对于广大医生而言,深入了解并掌握癫痫的最新治疗方法,无疑是提升癫痫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药物治疗始终在癫痫治疗领域占据核心地位。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发布的《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使用中国专家共识》,以及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的权威推荐,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或者最大程度减少发作频次,同时确保患者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在药物选择时,医生需全面考量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综合征分类、年龄、性别、共患病状况、药物耐受性,以及是否有生育计划等多方面因素。
近年来,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ASM)不断涌现,在疗效上与传统药物相当甚至更优,且在安全性和耐受性上有显著改善。像左乙拉西坦,对认知功能影响轻微,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拉考沙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对部分耐药性癫痫患者也能发挥疗效。这些新药副作用相对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特别强调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精准筛选出最为合适的药物及剂量。一般而言,从较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直至达到既能有效控制发作,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最小有效剂量。与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发作频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关键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单药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医生充分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和患者耐受程度后,可合理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神经调控技术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为难治性癫痫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已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多年,其原理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调节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减少癫痫发作。现代研究发现,耳穴内脏代表区 —— 耳甲区,是人体体表唯一有迷走神经分布的区域,这使得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VNS)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表明,tVNS 能够有效抑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治疗后患者的脑电图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此外,经颅磁刺激(TMS)也逐渐应用于癫痫治疗领域,它以无创的方式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整神经元活动,对部分癫痫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重要的选择方向。手术的关键环节在于精准定位癫痫病灶。如今,借助高分辨率的脑部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以及先进的脑电图监测技术,医生能够更为准确地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和范围。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切除性手术,即直接切除癫痫病灶;还有离断性手术,通过切断癫痫放电的传导通路来控制发作。手术治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灶定位的准确性和手术的可行性,这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影像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进行全面评估。
癫痫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病情和生活质量,心理支持治疗不可或缺。医生在诊疗时要留意患者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通过沟通,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与误解,鼓励其表达情绪。建议患者参加互助小组或心理咨询活动,获取心理支持,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调整心态,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和能力,提升治疗依从性。
部分专家高度推崇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的方法。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依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分析,调配中药方剂,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癫痫能力。中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同时,结合西医的先进诊断手段精准定位病灶,利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频率和强度,再配合神经调控技术等,形成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治疗体系,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癫痫治疗涵盖多种方法。药物治疗是基础且不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神经调控和手术为难治性患者带来希望;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提升生活质量与依从性;中西医结合融合传统与现代医学优势,开拓治疗新思路。医生要紧跟医学发展,依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助力患者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在国际癫痫日推动下,加大宣传,凝聚力量,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首图:豆包制作